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

   2025-05-21 网络小帮20
导读

压力容器所有化工设备壳体的基本概念是一种容器,它应承受化工过程的压力、温度和化学介质,确保长期安全工作,并考虑经济性。压力容器技术是一种集应用力学、材料科学、冶金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和技术物理等内容于一体的容器,专门用于化工生产中的压力操作

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

1。压力容器所有化工设备壳体的基本概念是一种容器,它应承受化工过程的压力、温度和化学介质,确保长期安全工作,并考虑经济性。压力容器技术是一种集应用力学、材料科学、冶金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和技术物理等内容于一体的容器,专门用于化工生产中的压力操作

压力容器的结构特点是通常由壳体、封头、连接管、密封、,支持和其他组件。材料主要为:钢材,制造方法主要为压力加工和焊接。管理规范:《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压力容器的范围

最大工作压力(PW)大于或等于0.1MPa(不包括静水压力,下同);内径(非圆形截面指其最大尺寸)大于或等于0.15m,体积(V)大于或等于0.03m³;所含介质为气体、液化气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3。压力容器的分类

压力容器分为三类:

(a)高压容器:

(b)中压容器(仅适用于剧毒和高危险介质)

(c)中压储存容器(仅适用于可燃性或毒性介质,PV产品大于或等于10 MPa•m3)(d)中压反应容器(仅适用于可燃性或中度毒性介质,PV产品大于或等于0.5MPa•m3)(e)低压容器(仅适用于剧毒和高度危险的介质,PV产品大于或等于0.2MPa•m3;

(f)高压和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g)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h)高强度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相应标准规定的抗拉强度下限大于或等于540 MPa)(i)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和低温液体),罐车[液化气运输(半挂车)、低温液体运输(半挂车)、永久性气体运输(半挂车)]和罐式容器(介质为液化气和低温液体)(j)球形储罐(容积≥ 50m3)

(k)低温液体贮存容器(容积大于5M3)

(B)二级压力容器是指下列情况之一:

(a)中压容器

(B)低压容器(仅适用于剧毒和高危险介质)

(c)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贮存容器(仅适用于易燃介质或中等毒性介质)

(d)低压容器压力管壳式余热锅炉保护

(e)低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C.低压容器为一级压力容器(本条第1款和第2款规定的除外)

压力容器的材料选择除考虑机械性能和弯曲性能外,还应考虑与介质的相容性。压力容器专用钢的磷含量(熔炼分析,下同)不大于0.030%,硫含量不大于0.020%。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得低于最大工作压力。装有安全泄压装置的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或爆破片的爆破压力

4。压力容器的压力等级、种类、介质的毒性程度、易燃介质的分类:

A.根据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分为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四个压力等级。具体分类如下:

(a)低压(代码L)0.1MPa<p<1.6mpa< p="">

(b)中压(代码m)1.6Mpa<p<10mpa< p="">

(c)高压(代码h)10MPa<p<100mpa< p="">

(d)超高压(代码U)P>100MPa

b.根据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分为反应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和储存压力容器。具体划分如下:

(a)反应压力容器(代号R):主要用于完成反应器、反应器、分解罐、硫化罐、分解塔、聚合釜、高压釜、超高压釜、合成塔、转炉蒸煮罐、蒸球、高压釜、气体发生器等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etc

(b)换热压力容器(代码E):主要用于完成管壳式余热锅炉、换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加热器、消毒锅、着色剂、干燥器、蒸汽煎锅、预热锅、溶剂预热器、蒸汽机、蒸汽离线、电蒸汽发生器、燃气发生器水套等介质的换热,etc

(c)分离压力容器(代码s):主要用于完成分离器、过滤器、油冷却器、缓冲器、洗涤器、吸收塔、钢制洗涤器、干燥塔、汽提塔、分缸、除氧器、分离器等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etc

(d)储存压力容器(代号C,包括球罐代号B):主要用于储存和储存气体、液体、液化气等介质,如各种类型的储罐

在一种压力容器中,同时有两个以上的过程,并按工艺中的主要功能划分品种

C.介质形状度的分类和可燃介质的分类如下:

(a)风容器中的化学提升介质和可燃介质的分类参照hg2066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害分类》。如果没有规定,应根据以下原则确定毒性程度:

极端危险(一级)的最敏感容许浓度小于0.1mgm3

高危险(二级)的最大容许浓度为0.1~<1.0mgm3

中度危险(三级)的最大容许浓度为1.0~<10mgm3

轻度危险(四级)的最大容许浓度为≥ 10mgm3(b)当压力容器中的介质为混合物质时,制造商或用户生产技术部门的工艺设计应根据介质的成分和上述有毒程度或易燃介质的分类原则,提供介质毒性程度或是否属于易燃介质的依据。如果无法提供依据,则应根据毒性或爆炸风险最高的介质确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kongca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帮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帮。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kyjpj.com/news/17.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58216541@qq.com。